走出菁桐車站,越過了馬路,走下一個斜坡 太子賓館就在前方了 門口負責收錢的是個笑容滿面的阿姨 還沒走進太子賓館,就有好心情了 走進裡頭,偌大的空間,感覺很寬敞 每個地方的設計,都讓人好喜歡 即使是個小角落,也能讓人停留駐足許久 外頭的庭院處處綠意盎然 斑駁的木頭地板,充滿了歲月的痕跡 也充滿著溫暖的溫度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好愛好愛日式木造房子 喜歡木頭的那種溫潤質感 每次看見這樣的木造房子 都會眼睛睜的好大,一直看、一直看 邊看還邊在在心裡想像著 住在裡頭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屋子裡頭,到處都有座位 每個座位都會讓人忍不住想坐坐看 選了好久,終於挑到一個二個人都超愛的位子 就在門邊,二張可以轉動的小圓椅 再加上一張小矮桌 面對著的是, 門外一整片的風景 這個角落彷彿被人遺忘似的,只有我們二個人 「真好,只有我們二個耶 ! 」我忍不住開心的跟勝說 不論是坐在小圓椅上,還是坐在門邊 都好舒服、好愜意 外頭的陽光依舊炙熱 但屋子裡頭卻很涼爽,偶爾探頭進來的陽光 反而讓人覺得很溫暖 是個很適合坐下來悠閒的喝下午茶的溫度 坐著坐著,二個人都捨不得離開了 |


































【關於菁桐太子賓館】 原名石底俱樂部(Club)的菁桐太子賓館,由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建於昭和十四年。佔地約六百餘坪,建坪二佰一十二坪,建築形式為日式書院造格局。 台灣早年最大煤礦業龍頭「台陽礦業公司」於平溪鄉菁桐坑開採石底煤礦時興建了本建築,做為招待貴賓,職員訓練及娛樂之所。當時台陽公司在菁桐坑開發一個規模龐大完整的礦業建設,也帶動聚落的形成與發展,至今仍可見許多昔日礦業建築與設施,產生極為可觀的工業遺址地,菁桐太子賓館是少數保存完好,且繼續使用的建築物。 賓館所用的建材是台灣阿里山檜木。一百零二名工匠,從基隆請來當時工藝最為精湛的日本師傅帶領,以卡榫的方式建造。有客間、主間、交誼廳、會議廳,每間均有床間的設計,做為裝飾書畫插花陳列之用。主間的床柱為櫻花,由日本進口,只有特定地位的人,才可裝置,此間洋溢著濃厚的貴族氣息。附書院的窗櫺,花樣繁複華美,為行家精細雕刻而成,為本館保存最完整的窗櫺。 民國七十五年台陽公司結束在菁桐的採礦,將俱樂部轉賣給佛教淨土宗王華飛先生,法號慧宗,做為弘法修行之所。師父紀念父親王道渠、母親應寶蓮,將之命名為「渠蓮精舍」。八十八年師父往生,臨終遺言,保留佛堂精舍。 民國九十一年,現任屋主王華玉先生有感於對社區共生及文化資產保護的立意而申請古蹟指定。且為配合菁桐地區總體發展,將此一俱有歷史義意,且保有八成原式樣的精緻日式建築開放,供民眾參觀。 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公告為台北縣縣定私有古蹟,開始進入另一個文化保存的里程碑。 |